有哪些常見的陷井會誤導我們對驗廠結果的判定。
1、注冊資金。
很多朋友都以為注冊資金多就表示這工廠有實力。實際并不然,有沒有100w或者1000w在中國都可以注冊一家注冊資本為100w或者1000w的公司,現(xiàn)在工商注冊實行認繳制。他根本不需要先拿出100w或1000w去注冊。
2、第三方評審的結果,比如ISO審查,QS審查。
現(xiàn)在在中國要拿到ISO證書太容易了,發(fā)過1-2w就能買一張。所以說實在的,我實在不敢茍同那張廉價的iso證書。不過這里面也有個小技巧,越是大廠的iso證書越有點用,因為iso審核方也不想砸自己的招牌,越是有知名度的廠他們的審核越嚴,越是沒啥名氣的廠他們基本上可以賣iso證書。
3、完美的文件體系。
文件寫得太好,而執(zhí)行太爛。甚至文件跟實際的操作根本就是二回事。有些廠為了應付審查,有專人做iso文件的,而這些天天呆在辦公室寫文件的人對公司的實際運作了解多少,誰也不清楚。